走心的文字,成风化人!
——在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的发言
(2024年9月2日)
什么样的文风,为我们所提倡?
最近,我在光明日报资料室查到两份史料。第一份是抢渡金沙江前夕,刘伯承发给朱德的报告,全文24个字:“皎平渡有船6只,每日夜能渡一万人。军委纵队5日可渡完。”另一份是抗美援朝时期,彭德怀打给党中央的报告,只有6个字:“饥无粮,寒缺衣。”
党史专家认为:短电报体现了好文风,好文风折射出好作风,好作风是我军打胜仗的基础。
******曾对宣传战线提出明确要求,即“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、求实创新、能打胜仗”。对此,我有一个体会:战场上“打胜仗”,需要好文风。舆论场上“打胜仗”,更需要好文风!
当今时代,受众的阅读习惯已发生深刻变化,居高临下、语言生硬的新闻报道,即使内容再好,恐怕也无法打动人心。实事求是地说,我们的主流价值传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短板。譬如:只知道高嗓亮调,忽视了润物无声;只知道理直气壮,不注意刚柔相济;只知道大水漫灌,不擅长精准滴灌。要想克服这些短板,就要充分注重宣传艺术,既要有雄壮豪放的“铁绰板”,也要有温婉低吟的“红牙板”。
做到这些,就必须切实改进文风,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。
有人认为,“文无定法。尤其对一张报纸来说,反映的是千变万化的世界,很难形成一致的文风。”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,但要辩证看待。
的确,“文不求同,求同则天下无可读之章”,但为文之道,并非没有规律性。一篇文章,结构如何搭建?逻辑如何理顺?人物如何刻画?故事如何叙述?细节如何描摹?均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。
这几年,光明日报在改进文风方面作了一些探索,力求做到坚持政治家办报与尊重新闻规律相结合。总的思路是:“立足思想文化大报定位,提倡文气、清雅气、书卷气,反对俗气、八股气、粗鄙气。”主要做法是:用小角度讲大道理,用妙故事化硬题目,用好文笔活泛题材,不断提高文化含量,提升报道质量,扩大传播声量。
一、用小角度讲大道理,切实提升感染力
《墨子后语》中有这样一段对话——
子禽问墨子:“多言有益乎?”
墨子曰:“虾蟆、蛙黾,日夜恒鸣,口干舌擗,然而不听。今观晨鸡,时夜而鸣,天下振动。多言何益,唯其言之时也。”
意思是:青蛙从早到晚叫个不停,却没人听;晨鸡一鸣,天下振动。因此,话不在多,关键在于合乎时宜。
这段对话启示我们:文章并不是越长越好。深刻的主题、正确的观点、恰当的时机、精准的表达,才是入脑入心的关键。
近年来,光明日报在“短新闻”上持续发力,在头版开设了“我在现场”“中国好手艺”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”等栏目。我们为这些栏目提出三个原则:一是冗言务去,做到文章不写半句空;二是辞约意丰,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;三是文短情长,牵百家情愫,抒人民心声。力求做到大稿不空泛,小稿不单薄,宏大叙事不忘彰显一花一叶,微观视角也能折射时代大局。
二、用妙故事化硬题目,切实提升传播力
现在,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吐槽:报纸不耐读,厚厚一沓三五分钟就翻完了。
究其原因,还是与我们的文风有关。不少文章洋洋洒洒一大篇,甲乙丙丁十几条,仔细品咂,干货并不多,愣是把新闻写成了工作总结。
近年来,光明日报提倡,无论写什么体裁的文章,不管是消息、通讯,还是言论,都要学会讲故事而不是空说教。因为听故事时,人们会支棱着耳朵;而听乏味的说教时,则会昏昏欲睡。秉持这个理念,我们在头版先后策划了“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”“精心呵护城镇‘微细胞’”“这些暖心故事”等栏目,将笔触向中小企业主、小学教师、快递小哥、清洁大嫂等普通群众倾斜,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故事,努力践行党报“上连党心,下接民心”的职责使命。
三、用好文笔活泛题材,切实提升引导力
新闻报道,经常涉及一些内容比较宽泛的题材,如地方经济发展、群众生活状况、生态环境保护等等。遇到这样的“泛题材”,部分记者容易陷入罗列材料的窠臼,写出的稿件枯燥乏味,无法吸引读者,更不会打动读者。
为改变这种状况,光明日报强调“用好文笔活泛题材”。譬如,“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”“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”等栏目,以厚重的历史纹理、饱满的新闻含量、精美的散文笔法、独有的事实特质和强烈的现场代入感,引起读者共鸣。
评论文章,容易刻板、容易写“泛”。对此,我们设定了写评论的五条改进方法,即用受众关心的好主题、上下勾探的大历史、旁征博引的妙哲思、激情昂扬的亮基调、雅致清丽的美文字,润物无声地引导舆论。《躺平不可取》《躺赢不可能》《奋斗正当时》《现代化,我们迈出了坚实一步!》等“关铭闻”特稿,《昂扬向上,迎着朝阳》《把日子过得更好》等社论,几乎每篇都会在业界刷屏,不少篇什中的表述,被社会各界奉为“金句”。读者表示,光明日报的作品,既“容易理解”,又蕴藏深刻见解,既“喜闻乐见”,又充满真知灼见。
这些年,我们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,在新媒体创作中提炼出“五个多与少”的光明写法,即多一点人情味,少一点刻板味;多一点文化味,少一点粗俗味;多一点科学理性,少一点武断专横;多一点借嘴说话,少一点直来直去;多一点推心置腹,少一点油腔滑调。这些行文原则受到读者喜爱和点赞。光明网获得中国5a高质量媒体评价。“破圈了”“阅读公社”“光明微教育”等公号,正成为业内知名品牌。
各位领导、各位同事!
凡事知易行难,改进文风,需要躬身践行——
为了改进文风,我们将“不到现场不写稿”定为铁律,要求记者养成深入调查研究的习惯,把新闻现场当作战场,既“站在天安门上看全国”,又“站在田埂上找感觉”。
为了改进文风,我们大力提倡“新闻要有文化含量,记者要有人文情怀,报社要有书卷气息”。打造的“光明周末沙龙”等研学品牌,成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宣传思想工作“优秀案例”。
为了改进文风,我们努力谋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。不仅在写新闻时力求深层次追踪、学理性阐发,还注重新闻事件的多维度表达、多层次扩散。譬如,我们的“神山村系列”,不仅有长篇通讯《神山村三日》,还有追踪报道《神山“星火”正燎原》;当获悉无名烈士线索后,我们又适时展开“提灯·为烈士寻亲”活动;不久前,我们再次延伸传播链条,推出长篇报告文学《神山星火》。并用《神山星火》的稿费在井冈山麓捐建了一座“革命烈士纪念碑”。作为媒体人,我们感到自豪。同时,也更加体会到肩上责任的重大。
为了改进文风,我们建立小屋磨稿机制。主创团队夤夜磨稿,力求每一次策划、每一篇文章、每一个句读都经得起读者咂摸。在“敬惜文字”的氛围中,锻造了一批作家型记者、专家型记者。
为了改进文风,我们秉承开门办报的传统。开设“学术争鸣”“改进文风大家谈”“烟火人间”等专栏,邀请各界人士撰稿。就在8月,我们在头版头条推出“携手奔赴现代化的明天”专栏,和全国各省区市党委机关报、各条战线的通讯员联合采写新闻。目前,已与新疆日报、南方日报、河北日报等10余家地方党报合作采写了一批重磅报道。在此,对大家的支持,我们深表谢意。也希望,同大家携手探索改进文风。
……
各位领导、各位同事:
新闻媒体,不独是资讯工具,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。新闻报道,不止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,更是一项立心铸魂的经国大业。这项大业,容不得浅尝辄止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常改,方能常新!光明日报将以本次会议为起点,继续在改进文风之路上躬身探索!
谢谢大家!
来源:光明日报
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请勿照搬抄袭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本站客服。
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,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,不便之处,还请谅解。
(文本君·搜搜文稿)